舟山

首页>地方频道>舟山>民生

听听舟山企业家的"创新经"

   浙江在线-舟山新区网10月26日讯(浙江在线通讯员 郭辉 王倩)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是创新的主体,也是引领定海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抢得先机、赢得优势的主力军。近日,记者采访了定海区企业家和区经信科技局总经济师,听他们畅谈“创新定海建设”。

  “定海区创新发展能力在全市较为领先,在省里排在中游水平。”区经信科技局总经济师张宏辉在提到定海区企业创新发展特点时说,定海区创新主体逐年增多,科技型高新技术企业仅去年就增加了10家,省级中小型科技企业增长势头良好。在“机器换人”和零土地技改项目领域,定海区企业投入的技改资金每年保持在20%左右的增幅。去年定海区还首次进入全省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速前十名,并获省工业投资和“机器换人”考核评价二等奖。此外,定海区创新平台不断完善,海洋科学城定海园区、船舶高新园区、海大研究院等创新平台逐步建立,“华业”“森森集团”“7412工厂”等在管理、产品、市场等方面创新发展的龙头企业也不断涌现。

  对企业来说,创新是生命,也关乎未来发展和生死存亡。浙江中安海洋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马超和浙江原邦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庆江对此深有同感。“作为一家生产复合材料的企业,只有过硬的产品才有生存和参与竞争的机会。”胡庆江说,他们用3年的时间追赶上国外同行15年的技术积累,这才让企业在市场上拥有了话语权。“企业创新的脚步不能停下来。”马超说,在国家明确发展绿色电力的政策指引下,“中安电力”积极研发全新的成套配电设备,凭借科技创新抢占电力设备千亿市场大蛋糕。

  科技创新关键在于人。“人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胡庆江说,由于“原邦材料”生产的是复合材料,若想研发让客户满意的产品,就需要配套懂金属加工、软磁材料、高分子材料加工等众多知识的研发团队,目前企业储备的人才远远不够。针对企业在人才需求方面的困扰,张宏辉说,定海区专门制定了千人计划、人才新政20条等人才扶持方面的政策,在人才公寓、配偶就业、子女就学等方面给予倾斜,吸引更多更好的创新人才落户定海。马超说,“中安电力”博士工作站就是通过定海区相关职能部门的牵线,引进澳大利亚一位研究新材料应用的博士后之后建立起来的。

  如果说科技和人才的支撑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引擎,那么管理创新就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助力器。提到企业管理创新带来的好处,胡庆江举了一个提高车间生产效率的例子。车间每月生产150锅料的时候,整个车间上下都喊累,取消底薪制改为量化考核后,同一班员工,月产量增加到246锅,人工成本反而下降了25%。马超认为,市场创新、服务创新同样重要,他们通过业内专家“口口相传”过硬质量,打出了企业的知名度,并以让利给分公司的营销模式,开拓了省内外市场。同时,提供电力设备安装一站式服务,让客户感受新产品应用省事省心省力,以此牢牢把握住了市场份额。

  突显企业在创新驱动中的主体地位,还必须充分营造优良的创新环境。张宏辉说,未来几年,相关职能部门将重点围绕《创新三年行动计划》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两个方面,助推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在管理创新方面,结合《中国制造2025》和《中国制造2025的浙江行动方案》,每年有意识地培育10家企业,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从而带动全区整体发展。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9243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