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经济圈

首页>长三角经济圈>长三角观察

无锡物联网补上人才缺口 迎向爆发风口

  原标题:补上人才缺口,迎向爆发风口

  ——无锡物联网迎向“下一个十年”爆发期还缺什么?(三)

  缺不缺人才?缺。十年的岁月让这类问答在物联网产业语境里,已变得有点傻气——谁家会说不缺人才。一届又一届的世界物联网博览会上,对人才的呼声几无间断;产业世界里,技术、市场、环境的更迭让“人才缺口”成为企业发展的现实桎梏。

  “下一个十年”,是业界期待的物联网发展爆发期。作为发轫之地,无锡目前拥有物联网人才总量已超过18万人,前十年累积下的这般人才之翼,是否足以迎向爆发风口?答案在一个个招聘简章里:人力资源市场上,物联网及相关企业“人才之渴”依然较为明显。

  如何面向未来,补上人才缺口?产才融合是制胜之道。

  18万人才队伍,还要补点啥

  当物联网更多照进现实,人才题不仅是“缺不缺”的是非题,而是“缺什么、怎么办”的简答题。无锡的物联网人才队伍里,还要补点啥?

  经过十年的发展,无锡18万物联网人才总量中,高层次人才1.3万人,国家特聘专家75名。在采访中,不少物联网企业表示,无锡的产业氛围有利于高层次人才的集聚,但让高端智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仍需一批批高质量的工程师——他们是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万亿级产业的 “人才缺口”,需从广阔的视角里观察。无锡新新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运营着江苏物联网人才基础数据库人才需求库。此前,其与知名人力资源机构合作的一份年度调查显示:根据中科院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的数据,未来几年,智能领域的人才需求量在20万以上。而全国开设物联网专业的院校每年毕业生规模不足10万人,供不应求态势很明显。

  今年的一批校企合作里,人才也成为更重要的焦点:2019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无锡交流大会物联网产业+人才高峰论坛上,多家大学与我市企业、相关机构开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项目。其中,全国首家以“物联网”为主题的国家级专业孵化器——高新区微纳园与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就合作开展“物联网”主题人才专场招聘,物联网工程、自动化等专业的“卓越工程师计划”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等活动,目标将该基地逐步建设成为“未来卓越工程师的摇篮”和“物联网创想家的园地”。

  工程师,是真缺。记者在采访淘金智能时,企业负责人分享了他的亲身经历。当他看到侄子读大学本科时的课程后,建议利用假期先到相应的物联网企业去学点“实用的”,这样出来工作更有底气。侄子照做,毕业后已拥有可以创业的技术底气。一些物联网企业的技术负责人曾聚在一起感叹,“投来的简历上,所写的课程内容在现实中早就不用,这些大学毕业生招进来还要重新培训上岗。”

  这个缺,怎么补?新新人力的这份年度调查中也提到,相对于传统的产业人才,物联网产业更需要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因此,下转第4版>>>

  上接第1版>>>应推动高校深化对物联网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同时推动无锡物联网企业通过建立产业导向班、委培订单班、物联网工程实验室等多种方式,实现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的精准衔接。

  最好的揽才“引力”,还是产业力

  产业集群与人才集群是相生的。对于业界来说,对物联网人才的观察并不局限于物联网企业,而是一个融合的人才集群。怎么融合?放在更广的产业领域:集成电路、物联网、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大数据……这些产业集群有交集,所对应的人才集群也有融合。这些产业的共同特点就是:走在技术迭代的前端、掌握核心技术的领军人才,总是“稀缺资源”。

  “稀缺资源”如何才愿意前来?在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智能集成电路设计技术研究所,有一批来自苏州、北京等地的博士正在推进自己的项目。顾江敏在新加坡工作多年,在世界知名的芯片设计企业从事研发工作,“无锡因物联网而闻名,集成电路也拥有影响力,希望能在这里实现自己的目标。”他现在正研发5G射频技术的应用项目。研究所负责人樊晓华介绍,物联网已经成为无锡的城市品牌,每天有两三个技术团队前来洽谈合作,最能吸引人才的,还是好的产业氛围、好的平台、好的项目。

  “稀缺资源”如何才能安心扎根?这是新的关键。多年招才引智的人士透露,这些年高层次人才中也有出现半途而废的,有的是技术问题、有的是市场问题、也有的是团队问题。目前来看,能够融会贯通产业与技术的专业化平台是一个解决之道,一方面可以为高端人才解决一些技术以外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进行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互动。正如顾江敏所说,在做项目时,容易觉得孤独,“知道有人在一起走,但到了这个研究院会看到有哪些人在一起走!”

  站在未来看现在,还得放眼量

  高层次人才揣着技术以理想为马,毕业生变高质量工程师有校企合力,那么“中层”怎么办?“销售、技术乃至行政的中层,都缺。”一家物联网企业在走过初创期后步入“成熟期”,发现原有的队伍需要注入“有经验的中层管理者”,招聘在薪酬上受阻了。

  受托的人力资源机构、猎头公司也直白相告:考虑到薪酬、配套服务等各方面,无锡在长三角城市中对于物联网高端人才没有“绝对的吸引力”。无锡物联网企业能出的薪酬,且不说一线城市,甚至比周边城市都要低一些。

  中层难引的问题,值得研究。一位从政府部门跳槽去企业的企业高层有个独特的观点:把人才招聘与金融投资结合起来看。当前,尽管我市对科技、人才的金融支持力度日益增加,但轻资产科技企业获得大额金融投资仍有一定难度。资金注入量不大,企业花钱的手脚自然大不起来。尤其,“有经验的中层管理者”和创业合伙人不同,对“股权”并不敏感,更看重现实的“年薪”。然而,中层管理者对物联网企业的成长很是重要。市委党校蒋佳林教授接受采访时就有观点,物联网等科技企业需要与其匹配的管理,“比如对需要创意、灵感的创新人才,还用传统的打卡之类的管理,并不合适。”

  中层难引的问题,还是环境。在科技企业的无锡圈子,有段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的佳话,有家科技企业“小微状态”时得到江苏银行的“关键一投”,数额不算大但解燃眉之急,该企业上市后,该银行成为其主要金融服务商。业界人士希望金融机构能站在未来看现在,看到物联网等新兴领域企业的发展后劲,进一步完善科技金融的操作流程,开发针对性强的金融产品,让物联网企业的资金流更顺畅,让他们能够在人才这一流动性资源上获得资金筹码。风物长宜放眼量,金融等机构可以慧眼选“潜力股”,共同迎向物联网“爆发风口”。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9114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