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经济圈

首页>长三角经济圈>长三角观察

南通:“创新之都”成高端人才“强磁场”

  原标题:长三角一体化迎风口“创新规律”留英才

  南通:“创新之都”成高端人才“强磁场”

  11月12日,百余名来自中国科学院、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知名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国家特聘专家、长江学者和国家杰青等顶尖人才,集群走进南通中央创新区。由国家特聘专家、国家PM2.5特别防治小组成员刘敬印等高端专家领衔的环保新材料研发中心项目等24个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交换合作协议文本并正式落户。

  “中央创新区是南通建设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创新之都的破题之作,将聚力打造区域科技创新引领区、重要创新资源合作承载区、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区和未来新的城市核心。”南通市委书记陆志鹏告诉记者,本月初,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南通智能感知研究院在中央创新区揭牌,将打造智能感知领域国际领先的综合型科研平台;上周,南通与北京大学牵手,在中央创新区合作共建北京大学长三角光电科学研究院,打造国际先进的光电创新人才集聚平台和前沿研究平台,这成为北大参与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的战略布局。

  截至目前,尚在建设中的南通中央创新区已引进各类项目80余个,预计引进各类人才万余名,南通中央创新区科创中心一期工程预计明年5月投入使用。

  “巢”还没有筑好,这么多“凤凰”何以看中南通?

  “中央创新区与一般城市新区最大的不同是,围绕一个核心——人才。人才需要什么,就规划建设什么。”南通创新区管理办公室主任陈琦说,中央创新区将最好的环境、最好的地段留给科创企业和公共载体,沿湖区域没有一个房地产开发项目。南通还为中央创新区量身打造“两个一百”优惠政策:建立“100亿元科创基(资)金”,对创新创业主体给予全方位扶持支持;建设“100万平方米人才公寓”,以优惠价销售、租赁给高端人才。

  南通基础教育闻名全国,也曾长期经历“留不住人”之痛。一项调查显示:约60%的南通籍大学毕业生未回南通工作,“985”“211”高校毕业生返乡比例更低。3年前,多个城市陆续出台引才政策,南通不少干部提议立即加入“抢才大战”,但陆志鹏认为,不能一哄而上盲目“抢人”,“引才就像去买菜,你首先得准备好‘篮子’。这‘篮子’就是人才工作、学习、生活的各类条件,有了这些才能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高起点规划建设中央创新区,正是南通精心打造的“篮子”。实质性启动建设仅两年多,中央创新区森林公园景观带、科创中心、文创中心、国际会展中心、医学中心“一带四中心”布局已呈现现实模样。“这里是最适合科学家工作生活的地方。”为了给光电科学研究院选址,北京大学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李焱考察过国内很多城市,一眼就看中了南通中央创新区,“这里不仅环境好,更为关键的是尊重创新规律,科学家想要的他们办好了,科学家没想到的,他们超前规划好了。比如科创中心就是为科研量身打造的,结构、层高、荷载都能满足要求,住房、就医、子女就学等人才关注的事,南通也都事先考虑到了、安排好了。”

  有了“篮子”,还得乘势发力。上个月,南通市一口气出台3项力度空前的人才新政,推出创新团队最高资助500万元、人才购房补贴最高150万元等优惠政策,并全面放开全日制大专及以上学历应往届高等院校毕业生落户条件,对首次在通就业的普通高等院校本科毕业生发放每月1000元综合补贴。南通市明确目标:到“十三五”末,高层次创业领军人才、高水平企业创新人才分别达500人、3000人,高层次双创人才总量较“十二五”末翻番。

  “南通正迎来百年未有之新机遇,必将为广大人才施展才干、实现梦想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陆志鹏说,“我们有信心回答好‘为什么选择南通’这个问题,有能力打造好更佳的创新载体、更优的人才政策、更好的生活环境,为广大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新时代‘南通方案’。” (新华日报记者 陈明 徐超)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9156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