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长三角

首页>新闻频道>聚焦长三角

秦淮河畔发现“最早的南京城” 距今至少有3000年

  南京秦淮河南岸、中山南路东侧的西街遗址于2017年启动发掘,是南京近年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超14万平方米地块目前仅发掘了1万平方米,尚在开始阶段,但已取得不少突破性成果,揭示了南京城起源、长干里与越城沿革、六朝建康城格局等重要问题。日前,记者专访西街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陈大海,将通过系列报道,为您一一解读新发现。

  揭秘西街遗址

  南京首部地方志专著、南宋周应合所著《景定建康志》记载,越国灭吴次年,在今中华门外修筑“越城”。后世文献都沿用这一说法,所以多年来始终认为:公元前472年是南京主城地区筑城的开端。

  但周应合并没有把话说死。《志》卷六《建康表一》总序中写道:“或问: 国始于句吴,都始于孙吴,今表不始吴而始越,何也?”说明当时就有人怀疑,这里本是吴国故地,“越城”之前可能还有城。周应合没找到更多证据,还是从“越城”起笔,但也将另一种观点保留下来。750多年后,我们通过考古发现终于证明,南京的建城比“越城”更早。

  第一座“南京城”

    周长千米的“堡垒”置于台地上 被多重规整环壕围绕

  先说结论:西街遗址内发现的城池距今超过3000年,是目前发现最古老的南京主城地区的城池遗址。

  具体来看考古实物。西街遗址在南京古代“长干里”范围内,也是文献中记载“越城”所在地。陈大海介绍,考古人员在遗址内发现一处台地,有多重环壕围绕。通过遗迹判断,台地有3米至4米高。环壕周长约1000米,呈规整的弧角方形,壕沟截面为等腰梯形,人工开凿痕迹非常明显。考古人员还在内侧环壕之外、台地东侧发现了明确的筑城痕迹:一段长度约30米、宽约2米的夯土基槽,中间有2.2米宽的“开口”或是城门通道。夯土基槽之外,又发现平行的更宽大的壕沟。

  一座堡垒规模的古代城池已清晰显现:围绕着这一片隆起的台地,当时人们挖掘了多重环壕来保护,具有鲜明的防御性功能。随着发展,以这片台地为中心,城池的范围规模还在逐步扩大……

  环壕内出土的标本,经碳十四测年在距今2910年到3120年之间,说明这座城池的修筑时间为公元前1099年至前889年,即西周早期至中期。这可能是南京迄今发现最古老的城池遗址,比文献中战国早期所建的“越城”、春秋后期吴国在高淳所建的濑渚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固城遗址)都要早得多。

  陈大海介绍,考古人员在环壕中出土了大量陶片,其中大多数是具有湖熟文化典型特征的夹砂红陶,少量是具有北方文化因素的灰陶。湖熟文化因最早在江宁湖熟发现而命名,是中原商周时期江南地区代表性的史前文化之一。目前发现的湖熟文化遗址主要集中在宁镇地区,兼向太湖流域扩展,特别是在秦淮河流域临水的台地、土墩、山丘上尤为密集。由此可见,距今约3000年的这座“最早的南京城”,早就是湖熟文化的先民们的居所。

  真实的“奔吴建国”

    秦淮河比太湖流域更早成为“吴国”中心

  关于吴国的起源,《史记》是这样说的:商晚期周部落的首领古公亶父希望第三子季历的儿子昌(后来的周文王)能在将来领导部落。长子泰伯、次子仲雍得知父亲的心思后,为了避免权力纷争,选择主动离开,一路迁徙最终来到江南的梅里落脚,建立吴国。

  著名的“泰伯奔吴”是一个美好但疑点重重的故事。以当时的技术条件,很难想象世代居于陕西的周人会计划向江南迁徙,且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虽然商周时期中原青铜文化已广泛影响着江南地区,但“奔吴建国”则要通过漫长的辗转探索与数代人“接力”。

  吴国晚期与楚、越争霸时,都城定于太湖北岸的“姑苏”。这片土地也成为吴文化灿烂辉煌之地,后世历代称“吴地”,居民称“吴人”、方言称“吴语”。但“姑苏”之前的历史,文献记载却语焉不详。

  随着近年各地考古发现不断取得新的资料与线索,“奔吴建国”的真相也逐渐浮出水面:吴国的统治中心是沿着“淮河—长江—秦淮河—太湖”的路线逐步进行迁移。陈大海介绍,和秦淮河流域的湖熟文化一样,太湖流域的吴文化考古也出土了大量台型遗址、土墩墓等。且湖熟文化遗址中,大部分在上层叠加有吴文化遗存。这说明,湖熟文化是吴文化的重要源头。

  在阖闾、夫差、伍子胥的时代前,吴国是以宁镇地区秦淮河流域为统治中心。此次南京西街遗址中发现的城池是早期吴国人重点经营之地,也符合并进一步佐证了这一论断。

  临江控淮

    南京在中华文明一体化中扮演重要角色

  至此,“越城”的来龙去脉也已基本明确:在中原的西周早期,刚刚从江北来到江南的早期吴国人,为了加强秦淮河流域控制,在今天南京长干里一带,挖掘环壕建成了一座军事性城池。500多年后的战国早期,越灭吴吞并吴地,沿用或修缮了这座城池。由于种种原因,只有“越城”这个名字保留下来,让后人误以为是越国所筑。

  吴、越两国都极为重视这里,说明当时人们已经认识到南京重要的战略区位价值。当时,南京长江段的江岸比今日东扩,西街遗址所在地紧邻秦淮河的入江口,因此吴、越都要加以控制。

  南京,既是吴国人过江发展的“桥头堡”,也是吴、越两国参与中原争霸重要的前沿阵地。历史记载,吴王夫差在击败楚、越之后,选择向北发展与中原诸侯国争雄,勾践卧薪尝胆多年,发动突袭一举灭吴。当越国成为江南的区域性霸权后,同样进行了北伐,甚至将势力范围扩展到今天的山东。

  先秦时代,南京凭借着独特的区位优势登上历史舞台,早早地成为南北交通的咽喉要地,在中华文明一体化与江南文化形成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越国灭亡后,“越城”并没有消亡,它还将见证南京逐步发展成为中华文明在江南的中心。(张可)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1179
收藏
分享